近年来,海外知名企业投资深圳、落户深圳的现象越来越多。5月24日,又一家百年徳企落子深圳。
5月24日,全球高端装备领域的佼佼者——德国通快集团(TRUMPF)宣布其在中国深圳的分公司成功开幕。据了解,通快集团成立于1923年,作为德国政府顾问单位参与发起了德国工业4.0战略,是德国工业4.0首批创立成员。通快集团长期致力于激光和机床领域,还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供应极紫外(EUV)光刻机光源的厂商。
通快集团正在加速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通快中国激光技术CEO黄哲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本地市场,不仅仅是从要国外把技术学过来,我们更希望用本土技术的发展来响应中国市场需求。今后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技术和产品,也有可能会开放、销售到全球去,因此中国今后不仅仅是一个内需市场,可能还是一个出口市场。”
(资料图)
为什么选择深圳?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通快在中国安装了第一台机床设备。2000年,通快在江苏太仓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目前业务涵盖汽车、电池、消费电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端智能制造业。
2021/2022财年,通快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约1650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2亿欧元。通快中国实现销售收入5.75亿欧元,同比增长9.6%,创下通快在华22年以来历史新高。集团拥有80多家子公司,其业务几乎遍及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所有国家。同时,通快在德国、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波兰、捷克、美国和墨西哥都设有生产基地。
通快集团落户中国已有20多年,除在长三角的大本营之外,本次选择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又有哪些战略考量?
黄哲表示,通快集团在深圳拥有非常多高质量客户,双方有着极为深度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商业合作,还包括前期研发合作。深圳的激光企业,特别是头部激光企业基本都是其合作伙伴,在很多应用场景如汽车、显示、电子、动力电池以及机器加工等都是未来的合作方向。
“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应用中心、维修中心以及商务办公室放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这是我们选择在深圳设立分公司的最重要原因。从2021年做决定到现在,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很多支持,所有服务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微不至的,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做业务。”黄哲说。
而在通快集团激光技术首席销售官托马斯·芬恩看来,深圳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与通快集团目前在中国的大本营长三角地区相比,深圳在华南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补充。“就激光应用而言,深圳以及它所属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消费电子、先进显示、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中程度非常高的地区。从技术的角度看,激光只发明了60年,未来可能还有很多新的激光技术会不断涌现,后面可能还有一些我们今天不知道的、不掌握的激光技术,会出现在深圳这类创新能力很活跃的地方。”
此外,托马斯·芬恩表示,从人才角度而言,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深圳是人才聚集地,无论是软硬件方面还是人工智能方面。托马斯·芬恩表示,未来在深圳产生的创新,不仅服务中国市场,也要走向全球,深圳分公司的重要程度对于通快中国业务来说是与日俱增的,对于通快全球业务也是会越来越重要。托马斯·芬恩称:“因为通快也在转型,我们要从一家德国企业变成全球化企业,深圳能够服务于我们的这样一个转型,我很期待接下来会有更多由深圳产生的创新走向全球,服务我们通快全球的客户。”
激光技术潜力巨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激光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随着激光应用不断深化,中国激光产业潜力巨大。激光技术在促成下游的高端制造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汽车车身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电池、先进显示、医疗器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高精度、高效率和非接触的特点,使激光加工成为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作为激光行业的领军者,通快集团始终十分重视激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激光对高端制造的效率提升巨大,同时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托马斯·芬恩表示,激光在工业化之初是用于切割金属板材的钣金制品,当时采用激光来进行钣金加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效率。“后来我们发展出了激光的焊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就有大量的锂电池焊接。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看到激光在锂电池制造当中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托马斯·芬恩认为,激光是一种自动化工具,非常适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针对一些已经存在的加工工艺来说,激光也能够大幅的降本增效。“比如电池某些材料的加热板块等方面,我们有一个工艺叫加热,它们能够做到非常高效率的加热干燥工艺,能够替代原有的加热炉,极大地缩短加热时间,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对效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除了激光以外,我们还有丰富的传感器加工头和软件服务,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实现稳定的质量控制、过程控制,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数据可追溯,这些东西都可以上传到云端,所以我们也可以为客户提供远程服务和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托马斯·芬恩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最小储能单元电芯举例,“我们的激光器加工头+传感器的一站式方案,可以检查到每一个电芯的焊缝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因为这将直接决定汽车的续航里程、使用寿命和汽车安全性问题。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下,我们可以给到客户很高的焊接良率,良率越高造成的浪费越少,而且也能够极大减少客户返工返修的时间。”
更为关键的是,激光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中的应用空间不断扩大。黄哲表示,除美国特斯拉以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引领世界的,特别是在电池制造行业超过一半的电池产能都在中国。在电池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都需要很多激光加工工具,包括切割、焊接以及其他应用,通快集团一直在关注和服务这些应用和公司。“新能源、高端制造、新型显示以及消费电子加工都是我们关注的方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里面的电池、电控,这些我们一直在做的,而且做得很不错。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有业务部门也在做相关的激光器和传感器产品。”
“中国市场对激光行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通快作为一家在激光全产业链都有布局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从激光光源到加工头、传感器、软件、电子产品、人工智能、应用工艺、咨询、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到国内客户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托马斯·芬恩说。
加速本土化战略
作为一家早在2000年就进入中国,并在江苏太仓成立全资子公司的德国企业,通快在华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挑战也不少。
谈及这些年遇到的挑战,黄哲表示:“第一是文化差别,因为德国的文化包括通快自身的企业文化与中国都是不一样的。怎样融入中国本地市场,怎样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应对中国市场场景和商业场景,满足客户的要求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
黄哲举例,比如德国对工作和私人空间的界限非常分明,这跟中国文化会有很大的差别。“一开始碰到这种问题时,我们可能要跟总部、管理层做很深入的沟通,考虑怎样把双方文化差异融合在一起,既能够满足公司内部体系的要求,也能满足中国客户对国外供应商的要求。”
“作为一家总部在德国的全球化企业,我们一直在借鉴东西方彼此的长处,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当中,其实我们跟中国市场、中国合作伙伴学到了非常多,比如在灵活度而言,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产能,这在德国可能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德方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在内部决策、流程和各个环节中。”托马斯·芬恩说。
但托马斯·芬恩同时也指出,过大的灵活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可能会导致出现质量方面的担忧。“但我相信,这是两个不同生产模式的差别,一个是灵活性比较大,一个是流程的规范性比较高。如果能够学习两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在一起,那么竞争力就会增强。”
此外,国内企业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黄哲坦言,“一开始国际企业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但是慢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得非常快,有的企业甚至已经超过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包括他们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国内本土企业的技术一开始是在学习,后来是在赶超,现在可能是在引领。”
针对于此,黄哲表示,通快正在加速本土化战略。“在中国本地市场,不仅仅是从要国外把技术学过来,我们更希望用本土技术的发展来响应中国市场需求。今后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技术和产品,也有可能会开放、销售到全球去,因此中国今后不仅仅是一个内需市场,可能还是一个出口市场。这一调整是我们需要去做的,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国市场的需要和发展,才能保证继续在中国本土市场做得更好更大。”
“在整个政治环境以及供应链遭遇挑战的情况下,通快在生产供应链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希望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产品、技术以及研发都是靠本地资源来做,这能让我们在本地生产的份额越来越大;针对中国的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容易适合中国本地市场。”黄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