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壮大,更好地惠及民生。近5年来,新修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公路、沂南—临沂快速公路、常石公路等,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900公里,全县15个乡镇(街道)实现通柏油路,29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客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沿着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农村公路,沂南百姓走出了一条便捷路、致富路、热闹路。
▲沂南县的农村路“户户通”,犹如一根根毛细血管,通到千家万户。
便捷路
“现在出门都是柏油路,村里的小车也越来越多,村口还有直达县城公交车。走亲访友、赶集、务工都方便。”61岁的岸堤镇王山峪村村民杨秀芹坐在家门口,望着眼前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感慨万千。
从前,王山峪村一片贫瘠模样: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作为主干道,与外界连接只有“小木车和人在泥地里压出来、走出来的”泥土路,到镇上12里路,需要走3个多小时,还时常因下雨滑坡阻断通行。
改变,从修路开始。2015年,沂南县借助国家交通扶贫政策和农村公路建设机遇,推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行路难问题。
如今,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柏油路穿过王山峪村,村里新修的水泥路如一根根毛细血管,连接田间地头、农户家。“村民坐在家门就能把农作物卖进县城。”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卢维昌说,外地人看准了商机,今年初在王山峪村新开了家超市,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
“现在骑电动车到姐姐家只要5分钟,到镇上只要20分钟。我们坐公交去县城赶集,城里人也坐着公交到村里观光。”杨秀芹领着记者来到村口的公交站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能把路修得这么好,四通八达。”
沂南县借助便捷的农村公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投资1.3亿元建成交通客运中心,在县城新开通了6路公交客车,在岸堤镇、双堠镇开通了3条镇村公交客运线路,在沂蒙生态路和“红色专线”开通旅游公交专线。
致富路
修建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驾车驶入铜井镇三山沟村,只见层层叠叠的梯田,优美的曲线随着山势缓缓起伏,善于劳作的三山沟村村民,种了姜等经济作物。
在种姜大户薛振林家门前,十几个工人在熟练地把生姜清洗、装袋、上秤、装车运走。“今年的价钱不错,四五万斤的姜能卖三四十万元。”
“多亏了这条路!”薛振林感叹,“从前我们挑着姜到山里种,那时的山路很窄,要先刨出路,然后再挑着姜走,路都是自己‘修’出来的。特别危险。”
“路是三山沟村村民永远的痛。”作为外来人,如今已经很难体会到,行路难曾在这里留下了多深的印记。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宣传科科长孙兆明说,三山沟村,曾因三面环山而行路艰难,土货不出,外货不入。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曾下结论,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建议整体搬迁。
对三山沟村村民来说,生活的改变是从国家修建通村公路的那一刻开始。近年来,沂南县借助国家交通扶贫政策和农村公路建设机遇,推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三山沟村是受益村之一。随着20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和纵贯临沂南北的泉重公路开通,沉寂多年的三山沟村,通上了路,开通了客运班车,村民出行更加便捷,村里生产的生姜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出封闭的大山。
“这一段路是坚硬花岗岩,开山造路异常艰难。为了修这条路,我们放了几千发炮,动用了很多大型机械。”孙兆明抚摸着道路两旁裸露在外的花岗岩,轻声说,“为了修好这100多米的路,我们花了半年。”
路通了,出行方便了,农村发展产业的天地更广阔。“我们村不仅种姜、卖姜,还储姜。过去的姜窖都是井掘的,不如现在的通风效果好。”薛振林一脸兴奋,随手拿起手电筒,领着记者走进姜窖。一股生姜特有的辛香味扑鼻而来,“把空闲的姜窖租出去,还能多一笔收入。”
“从毛坯山路到泥巴路,从水泥路到产业路,家门口的这条路越来越宽,乡亲们的致富路也越走越顺了。”站在姜窖口,看着漫山的绿色,卢维昌感叹。
热闹路
2013年,贯穿三山沟村的“爱尚沂南·红色之旅”道路建设完成。这条全长60公里的道路将沿线30多个村子连在了一起。有了路的保障,沿线陆续建起5处4A级景区,发展起现代农业观光园区20个,解决了当地20万群众出行问题,更有3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21年,“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春看绚烂花海,夏看层林叠翠,秋赏碧云黄叶,冬看瑞雪雾凇。”
在外务工多年的退伍军人武光军看到三山沟村的变化,回到家乡搞起了民宿,运营不到两年就收回了成本。“村里的路好了,风景也美,空气也好。特别是门口这条最美农村路,对于游客来说,本身就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这条铺展开来的公路,承载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唤起了村民回乡发展的信心。近几年,三山沟村陆续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家乡。
正午,站在垛罗崮半山腰处,仲山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文指着崮顶说,站在那上面,西北是蒙阴,西南是费县,一脚踏三县,崮顶上有个石头垒砌的山寨。“前几年村里修了一条盘山公路,打响了‘登崮顶 游山寨 赏美景’的品牌。”
下山途中,记者发现这条盘山路另有“玄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傲然挺立于山腰,中草药产业园初具规模,层叠如波浪般的梯田板栗和黄烟种植区、中草药加工厂、米酒制造坊等农产品加工、旅游体验项目依山势排开。这条盘山路,连起了美景,更连起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稀缺资源。
“过去外出打工的人多,村里的路坑坑洼洼,闲置的老房子破烂不堪,还有几处坍塌了,整个村的环境非常差。”王长文说,现在的仲山村,柏油路穿村而过、四通八达,工程车、小汽车、农用车来来往往,非常热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同时增加旅游内容,期待未来能吸引更多游客。”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芳菲 朱浩铨)